32 篇文章
  • 质孙服

    质孙服,又称只孙、济逊,汉语译作一色衣、一色服,明朝称曳撒、一撒。“质孙” 是蒙古语“华丽”的音译。质孙服的形制是上衣连下裳,衣式较紧窄且下裳亦较短,在腰间作无数的襞积,并在其衣的肩背间贯以大珠 [1]  。

    121 22-01-07
  • 月华裙

    明朝月华裙,在一裥之中,五色俱备,好似皎洁的月亮呈现晕耀光华。

    86 22-01-07
  • 翼善冠

    翼善冠古代一种男帽。流行于中原地区。其形似幞头,以转脚相交于上。唐贞观八年,太宗初服此冠,采用古制,使用此冠,朔望视朝,以常服及帛练裙通蓍之。若服袴褶,又与平巾帻通用。(见《唐会要·舆服》上"冠"、《旧唐书.舆服志》)。至唐开元十年废而不用。明永乐三年,定皇帝常服冠以乌纱覆之,折角向上,亦名翼善冠。(见.《明史.舆服志》)。 [2]

    54 22-01-07
  • 霞帔

    霞帔,也称“霞披”“披帛”,是宋明以来重要的冠服之一 [1]  。

    69 22-01-07
  • 清代花盆底鞋

    清代花盆底鞋,又称旗鞋,是清朝时满族妇女穿的一种鞋子。其以木为底,鞋底高5-15厘米,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

    37 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