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例如四川绵阳地区《盐亭县志》:“七月七日为乞巧节。童稚以凤仙花染指甲。”无庸置疑的,染指甲也是女性的专利,纤指蔻丹,熠熠动人。这里说是童稚捣凤仙花的汁液涂抹指甲,让人不觉莞尔一笑。
简介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
旧时,城区居民宅屋天井或后花园里,总有些草本花卉,其中又以鸡冠花、凤仙花最为常见。这两种花通常不需栽培,年年“自生自灭”,因为它们结的花籽多,颗粒又小,散落地上,第二年就又生根发芽。两种花都有特色,鸡冠花以形似鸡冠而得名。凤仙花的得名就不得而知,因为花朵不管是白色还是红色的,单瓣还是复瓣的,怎么看都不像传说中的凤凰,但株形秀丽,叶绿花艳,易长,易开花,不需人照料,所以很受人欢迎。然而,在我们小孩眼中,凤仙花似乎就是专用来染指甲的。
染指甲用的是红色凤仙花。《吴郡岁华纪丽》引唐代郑奎妻《秋日》诗云:“洞箫一曲是谁家,何汉西流月半斜,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可见,唐代就有用凤仙花染红指甲的习惯了。
染红指甲的也不单是女孩,大龄妇女也有染指甲的,男孩也会跟着起哄“效尤”。染指甲十分简单,根本不像书中所说,染时要加明矾、要过夜那样复杂,只要采些红色的凤仙花花瓣,放在瓦片或瓷碗上捣碎后,敷在指甲上,用湿布或湿纸包好,不多久,只要包布、包纸都干了,往往指甲已染成红色,有时嫌染得淡,多染几次就行,染红的指甲用水洗也洗不净,红色可保持好几天。
不管红的还是白的凤仙花,其实都有些毒,这毒虽不厉害,但蛇虫百脚(蜈蚣)都躲着它,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家的庭院墙根总留有几棵凤仙花的缘故,目的在于驱虫。
活动
这天早上,姑娘们怀着爱美之心,找来明矾、采摘“金蜜子花”(口语,一种花名)花瓣,将明矾碾碎,与花瓣一起粘贴在手、脚的指甲上。一定时间下来,指甲色泽红润、光亮自然,据说还数月不褪色。“乞巧”花。七月初七的天气已进入秋高气爽的季节。午后时光,姑娘们用她那刚染红指甲的纤细小手推开窗户,凝望天空,不时在纸上描画着空中的彩云,尔后用彩纸、通草绘出或剪出图案,以用作绣花的“花样”。晚饭过后,姑娘们便取出绣花针和五彩丝线,绷好丝绢,穿针引线,按照白日里“乞巧”到的“花样”,开始了绣花创作。只有心诚手巧,才能绣出精美的图案,才算是“乞巧”的成功。也正是由于“乞巧”的习俗,农历七月出生的当涂姑娘,才有不少人被叫做“巧云”、“彩云”等与“乞巧”有关的乳名,以表达对姑娘心灵手巧的美好祝愿。“窥”鹊桥。这是一个带有神奇传说的荒诞旧俗。与绍兴等地“瓜棚架下看鹊桥”的习俗,既有相似又有不同。胆大的当涂青年可在夜晚隐身芝麻地中。待夜半时分,心诚之人冥冥之中会听到“咣——铛”一声震天响,接着,便见南天门大开,先是一对怪兽扑面而出,既而出现两位凶神张望逞威;此时,年轻人一定要屏住呼吸、凝神注目,不能因惊吓而稍有响动。不一会,“鹊桥”在空中出现:一头连着南天门,一头连着高山。织女在天兵天将的护送下,走出南天门、步上鹊桥,而牛郎则会在仙牛的帮助下,从高山之巅走上鹊桥。据说,谁要是看到了牛郎织女的鹊桥会,不仅婚姻不久将至,而且会百年好合、美满一生。
国风社
国风乐器
诗词歌赋
文人墨客
中国建筑
国风服饰
国学经典
国学礼俗
精彩视频
游学旅行
关注贝赛思国风社
每日更新,国风共享
微信视频号
视频号
贝赛思国风社
视频号
国风社日记
订阅号
贝赛思国风社
服务号
国风社日记
微博
贝赛思国风社日记
小红书
贝赛思国风社日记
抖音
贝赛思国风社日记
快手
贝赛思国风社日记
哔哩哔哩
贝赛思国风社日记
今日头条
贝赛思国风社日记
微信公众号
广州前途留学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143855号
Copyright © 1995-2035 wlengl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dmin 网站地图
-
ꁸ 回到顶部
-
ꂅ
-
ꁗ QQ客服
-
ꀥ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