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

网站首页    国学礼俗    传统习俗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还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现存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朝。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宫廷和民间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秋节这天,月亮通常圆满 [3]

风俗简介

传统习俗

月是中秋,中秋的月亮最明亮。旧历秋天789三个月8月份处在当中815日的满月被称中秋明,日本又叫十五,也就是中国中秋。中秋时期,通常也是收获的季节。春华秋实,是大自然固有的规律,古人认为收获是风调雨顺上天恩赐的结果,大丰收之后,就会祭拜天地,以示感恩之心。古时祭祀月亮神,以庆祝中秋节,慢慢成为习俗。中秋节这天,月亮通常圆满。由此也衍生了赏月的风俗 [3]

赏月是依进行的仪式, 根据月亮的满亏赢缺来决定日历,与现代的日历大不相同,赏月的日子也随年份不同而有所变化。在中秋节,中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礼记》中就记载秋暮夕,即祭拜月神。

中秋必不可少的活动。民众在自家庭院中放一方桌,上置素月饼、水果、凉水一碗,。焚香一束,妇女、儿童依次罗拜,拜月亮婆。祭毕,用供桌上的清水洗眼,俗信以为可以使自眼目清。然后全家围坐供桌赏月。时至今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则绵延至今 [2]

风俗来历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3]  在文字记载上,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代不同,宋代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世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的伤感。

对宋代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一年四季皆有明月,为何要在中秋赏?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试图解释了这个问题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太寒,夏则蒸云太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之月数,则蟾魄圆他从天气角度给出了解释,这个解释在今天的科学角度看来是合理的,秋季中期,北方干冷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空气中水汽降低,天空中的云雾少了,因而出现秋高气爽、夜空如洗的天气,所以月亮显得分外皎洁,使人产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觉。

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们选择一年中前后赏月还有历史原因,早期月亮祭祀选择在秋季进行,那时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领略到平常习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当时上层人士对月亮的认识开始趋于理性,不再是单纯的崇拜,就渐渐把圆月当成了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进行欣赏。所谓良辰美心态,便是如此。从历代赏月诗歌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神话的痕迹,桂树、白兔、嫦娥是常见的意象,也证明了古代月亮神话对赏月风尚的浓厚影响。

发展历史

先秦

赏月,是中秋节习俗之一。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是古老祭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 [3-4]

两汉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周礼》中说,先秦时期已中秋夜迎中秋献良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3]

两晋

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 [5]

唐朝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太宗记》记载八月十五中秋。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糅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3]

宋朝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的节令食品 [3]

明清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其它相关

赏月佳对

(一)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

月月月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 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月到中秋分外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二)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联中阐尺有所短,寸有所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三)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四)杭州西湖水月亭联:

水凭冷 溪间休寻何处来 咏曲驻斜 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 亭畔莫问当年初 举杯邀今 天上嫦娥认我不

 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中秋赏 天月 地月缺

游子思 他乡 本乡甜

天上月 人间月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 明日年 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夜五 半夜二更之半

三秋九 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纱 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 郁郁畹华梅兰芳

古人都有在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还有很多描写月亮的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由来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苦干,老百姓眼看无法生活下去。后来一个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仑山,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夫妻俩恩恩爱爱。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服下此药能即刻上天成仙。然后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不料被奸诈刁钻的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外出狩猎,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嫦娥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不死药,立刻飘离地面向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苦苦呼唤着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1]

 

参考资料

1. .  .[引用日2015-11-07]

2.  今日中秋,晚间赏月注意这点!祀月、斗香,杭州老底子有哪些习俗?今晚节目单来  .百家[引用日2021-09-21]

3.  八月为仲 仲秋为中 中秋的来历你知道吗  .央视[引用日2021-09-22]

4.  带你了解中秋节十大主要习  .广西贵港市人民政[引用日2021-09-22]

5.  漫谈中秋  .齐鲁壹[引用日2021-09-22]

2022年1月7日
浏览量:18620
诗词歌赋
国风乐器
国风服饰
中国建筑